如何前往
- 地铁
- 11号线云锦路站,步行约5分钟
- 公交
- 1222路云锦路后马路站
相关场馆 / 项目 更多...

西岸艺术中心
龙腾大道2555号相关资讯 更多...
- 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华安·克洛斯(Joan Klos)参观“城市更新”主展览 西岸媒体中心 2015.10.19
- 西岸文化巴士带您畅游“西岸艺术版图” 西岸媒体中心 2015.09.01
- 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西岸媒体中心 2015.06.23
|
展览日期 | 2015年9月29日-12月15日 |
---|---|
展览地点 | 西岸艺术中心 |
总策展人 | 伍江 |
莫森·莫斯塔法维 | |
主办方 | 上海市城雕委 |
承办方 |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
|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 |
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为理念,通过“展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城市建设中的实践项目引入展览,打造具有“国际性、公众性、实践性”的城市空间艺术品牌活动,从而改善生活空间品质、提升城市魅力。艺术季举办历时一季(三个月),本季主题为“城市更新”,分为主展览、实践展、联合展三部分,由伍江和莫森·莫斯塔法维(Mohsen Mostafavi)担任总策展人,展期从9月持续到12月,西岸将成为本季主展览的主会场。
城市,不仅是一个在空间上具有多种形式可能的开放领域,其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涵义在全球化过程中也愈加抽象和多变。城市更新,针对活力衰退或失效的城市结构展开“病理学”的分析与治疗,从而解决城市问题,促进地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品质的提升。作为跨学科的城市研究、政策与实践,城市更新涵盖规划设计、交通住房、基础设施、政治经济、文化产业、可持续、社会组织、公共利益等诸多话题范畴。因此,这是全球城市治理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亦是对城市概念本身的不断追索。
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城市更新”为主题,主展览分别从“主题演绎:文献与议题”、“回溯:历史的承袭与演进”、“前瞻:新兴城市范式”、“映射:城市/乡村两生记”、以及“互动:艺术介入公共空间”五个视角切入主题,旨在创造历史、当下与未来的对话,展开城市想像,探索物质与社会、空间与传媒、传承与更新、经验与愿景、都市与乡村、艺术与公众、全球与上海的界限、关涉与融合。
另外展览还包括了密斯·凡·德罗奖25周年纪念展和上海特展。密斯·凡·德罗奖25周年纪念展会以巴塞罗那的密斯·凡·德罗基金会所收集档案中的数据为基础,展示过去27年中欧洲建筑取得的辉煌成果,同时这也将是在中国的首展。上海特展则通过上海城市更新的近50个案例,来反映上海目前的城市更新思考以及探索。
主题演绎板块旨在以活泼、直观和互动的方式向市民呈现关于“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的诸多视角。该板块将展示:学术文献、新闻报道、以及法律法规等对于城市更新定义的概念演进;城市管理者、规划师、建筑师以及最广大的普通市民对城市更新的理解与建议的访谈讨论;与城市更新相关的理论话语与议题的阐释,包括对机构、个人与所要解决的城市问题的介绍;关涉城市更新的重要立法、宣言、出版物、会议和危机事件等历史知识;城市更新经典案例的开发背景、战略目标、空间设计和管治模式等介绍;以及关注城市更新重要事件的纪录片展播。
历史承袭与演进板块旨在对城市历史保护与更新的相关实践与理论研究进行回溯,呈现地方、国家和全球语境下的新问题与城市策略。该板块将展示中国古城古村落的建筑修复和设施更新的经验成果、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与历史建筑改造和文化传承的优秀案例、艺术运作、文化机构与城市互动为动力的城市复兴运动等,展示对当下城市历史保护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应对快速城市化的多重策略,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给旧城更新带来的发展契机。
新兴城市范式板块将展示数字媒体文化对建筑与都市想像的催生与影响。媒体不仅记录、展现城市与建筑的实践状况,推动理论、评论和学科的发展,更直接参与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中。该板块旨在展示信息化时代下,新传媒、计算机参数化设计、互联网技术等对新的都市生活范式和城市公共空间的探索与引领。
当下中国都市实践的视野不再囿于城市,在政策与公共事件背后,乡土实践越来越得到青年建筑师和学者的关注。通过展示2000年以来一批优秀中外建筑师的乡土实践、学者对未来乡村发展的类型与原型研究,以及艺术家为延续乡村社区文化而尝试的社会性介入,该板块旨在回应过度城市化与失衡的城乡关系,思考乡村哲学,折射对都市建设的反思,并探讨未来城乡融合、互动实践在政治经济层面展开的可能性。
“城市更新”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方式,为城市以及其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关联了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时空尺度。艺术作为其意义的表征,以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诸多表现形式,将“城市更新”这一复杂、多维的主题进行了呈现、检省和憧憬。无论是对当前城市更新中的诸多问题的批判、还是对城市状态的创意呈现、或是对人之所向的美好愿景的描绘,“人”始终成为艺术作品关注的主体,城市的失真、冷漠、记忆和尚未可能都在与“人”的参照与比对之下,形成艺术作品最直入人心的感知路径。
密斯·凡·德罗奖作为在欧洲影响力最大的建筑奖,被认为是两年一度欧洲建筑设计作品的最高荣誉,其宗旨为:提供当代建筑与城市规划的交流与探讨的平台,通过传播当代的建筑文化,为建筑教育和认知做出贡献。密斯奖身处当代,如何在所处的历史中对历史做出评价、判断与反思?本次展览将对20多年来的获奖作品和优秀作品以文献档案,包括照片、建筑图纸、模型的形式展出,回顾1987年以来欧洲当代的杰出建筑,呈现当代欧洲建筑历史的建构。
以“越﹒上海”作为展览主题,上海特展的策展理念以“穿越、超越、越发”展开。其中“穿越”以历史演进为线索,系统性地呈现上海城市更新的背景、理念及发展历程;“超越”以全球化为背景,研讨上海城市更新的模式对未来的意义;“越发”以在地性为框架,用以地理图像为展示基础的展陈形式全景式地展示了上海城市更新的典型性案例。展成方式上突破传统展览布局的模式,将“上海特展”与二层“艺术介入公共空间”展、一层公共接待空间及公共交通空间融为一体,穿插渗透,用一个全景的、地理索引的方式呈现出没有主从结构、没有先后位序的公平、并置、开放的展陈效果。
学术论坛
时间 | 2015年9月25日10:00-12:30 |
---|---|
主题演讲 |
城市更新是理想、艺术与价值的体现 |
嘉宾:郑时龄 |
|
生态城市化——关于公共领域的议题 |
|
嘉宾:莫森·莫斯塔法维(Mohsen Mostafavi) |
|
公共性、文化性、个性 |
|
嘉宾:吴为山 |
|
因艺术产生的地方与城市间的交换——大地艺术节案例 |
|
嘉宾:北川弗兰 |
|
圆桌讨论 |
嘉宾:郑时龄、莫森·穆斯塔法维、吴为山、北川弗兰、伍江、李翔宁 |
主题论坛
时间 | 2015年9月30日 |
---|---|
10:45-11:00 |
乡村弱建筑设计 |
何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师) | |
11:00-11:15 |
艺术推动乡村复兴 |
渠岩(艺术家) | |
11:15-11:30 | 在野建筑学-碧山建造学社 |
王灏(润·建筑工作室) | |
11:30-11:45 |
榫卯再生 |
叶曼(润·建筑工作室) | |
11:45-12:00 |
山上建筑实践 |
陈浩如(山上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 |
12:00-12:15 |
定制:都市空间自然化 |
HalvorWeiderEllefsen(挪威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AHO)助理教授) | |
12:15-12:30 |
中国转型期意识空间辩证法 |
阿德里安·布莱克威尔(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 |
12:30-12:45 |
上海都市人文|环太平洋城市的高层群 |
Jonathan Crisma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 |
14:00-14:15 |
欧洲制造,欧盟当代建筑奖 |
Ivan Blasi(密斯奖项协调人) | |
14:15-14:30 |
公共领域作为城市和市民福利:曹杨新村 |
MargheritaTurvani(威尼斯大学教授) | |
14:30-14:45 |
珠三角艺术城中村 |
安妮·玛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 |
14:15-15:00 |
气味即信息 |
西塞尔·图拉斯(艺术家) | |
15:00-15:15 |
城市复兴中新人文主义建筑 |
林霄(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
15:30-15:45 |
巴塞罗纳都市经验 |
EnricMassip-Bosch(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ETSAV建筑学院教授,EMBA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 |
15:45-16:00 |
发现:巴塞罗那建筑学院文献展示 |
AriadnaPerich(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巴塞罗那建筑学院副院长) | |
16:00-16:15 |
感觉马德里 |
Jose Luis Esteban Penelas(马德里欧洲大学建筑学院,首席教授,AIR Lab设计学院院长) | |
16:15-16:30 |
古巴的城市可持续 |
Enrique Juan de Dios Fernández Figueroa(哈瓦那建筑学院教授) |
伍江
莫森·莫斯塔法维
李翔宁
张晴
章明
张姿
王林
奚文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