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的高光

龙美术馆(西岸馆)
展览
震荡的高光:

展览名称: 震荡的高光
展期: 2021.01.31-2021.04.10
地点: 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2021年1月31日至2021年4月10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推出艺术家李姝睿个展“震荡的高光”。

 

研究“光”和“色彩”的本体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是李姝睿艺术实践的核心。艺术家坚信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里,“光”和“色彩”的运用都能反映、记录和塑造时代中个体需求和精神状态,更与广义的集体意识形态相关联。近年来,艺术家发展出更综合性的工作方法系统,并从切身的生命经验出发,以极具个人化的绘画方式及其延伸实践,探讨绘画本体边界,及光与色彩的功能性、社会性、政治性等。

作为艺术家在国内首个美术馆个展项目,展览《震荡的高光》将以艺术家长期以来关注的创作命题与工作方法作为基本线索,通过展厅中七组面向广泛又彼此互文关联的系列绘画及绘画装置作品,以非时间线性的方式展开。

 

百年前之人所见的阳光与今人有何不同?人造发光源的技术演进是否又不断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体认与记忆?展览开篇的《不同时代图景中的像素》针对光色所包含的年代气息开启了一场考古式的调研。艺术家长期以来有意识地收集不同时代与地区的光与色彩的资料信息,将这些时间来源不同的视觉印记以感性的方式高度抽象化并档案化,试图展现出一个不断演变的由光与色彩演绎的文化风景。

 

与此相关联,《繁荣的》、《盛世》等抽象绘画作品则在光与色彩提示的区域性和时代性上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切片式展开,并借此进行社会评议。

 

李姝睿,盛世,布面丙烯,300×300cm,2020,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展览的另一条线索,是艺术家在个人绘画语言上的探索演进。长期以来,艺术家将各类发光体以及人类视觉系统特征高度抽象化为色彩、大小不同的点,并以此作为基本语素,展开个人艺术语汇、语法的构建试探。如果说《深白》中高度凝练的分析式抽象是对这一语言系统的综合性展现,那么近期《补一个春天》系列、《但见天中彩》系列中对具象和抽象的融合,乃是对这一系统的自我破除和超越尝试。而其演变的内在逻辑与驱动力则是,艺术家作为一个实在的生命个体,向着更为真实而切身的生活敞开。

李姝睿,深白,绘画装置,木板裱布上丙烯,114 件, 整体尺寸:540×1000cm,2016-2017,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高光”(highlight)本身包含着一种具体美术用语和某类时刻、境遇的双重含义。同时,“高光”(high light)亦是对所谓“高级艺术”(high art)、“高级文化”(high culture)在某种意味上的含蓄指涉。展览以《震荡的高光》为题,即是对上述艺术家创作线索的回应,并昭示着一些正在进行中的转变。

关于艺术家

李姝睿,1981年生于重庆,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亚洲文化协会(ACC)2016年纽约奖助金驻留项目。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大理。

 

近期个展包括:震荡的高光,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中国(2021);浪荡在抽象与具象之间,Carl Kostyál,米兰,意大利(2020);LSR·多情,New Galerie,巴黎,法国(2018);光的萃取,Salt Project,北京,中国(2018);LSR · 深白,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17)。近期的群展包括:Good Pictures, Jeffrey Deitch, 纽约, 美国(2020);Restons Unis: You'll Never Walk Alone,贝浩登,巴黎,法国(2020);李姝睿 - Zevs,New Galeries,巴黎,法国(2019);Only Connect!,Braverman Gallery,特拉维夫,以色列(2019);经由时光的九次旅程,余德耀美术馆,上海,中国(2019);万物灵源,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中国(2019);漫游者之歌,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19);Who Cares,New Galerie,巴黎, 法国(2019);经由时光的九次旅程,米兰王宫,米兰,意大利(2018);一沙艺世界:探索社会几何形态,三亚·亚特兰蒂斯,三亚,中国(2018);星群,格鲁吉亚国家博物馆,第比利斯,格鲁吉亚(2017);No Man’s Land: Women Artists from the Rubell Family Collection,国际女性艺术博物馆,华盛顿,美国(2016);转向: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上海民生当代美术馆,上海,中国(2016);已然 / 未然,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2015)。


用户登录后才可使用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