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更新优秀实践案例、“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徐汇滨江这些项目入选,欢迎假期来体验!

来源:部分 - 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联盟、上海徐汇

首届“上海城市更新优秀实践案例”评选结果已于近期举办的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大会暨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联盟2025年度大会上成功揭晓,徐汇滨江西岸梦中心获优秀奖,与各实践案例一同为上海探索完善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贡献创新实践、智慧力量。

 

与此同时,2025年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工作推进暨优秀案例交流会顺利召开,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来自徐汇滨江的西岸自然艺术公园多维绿道(华泾公园首开段)荣获漫享步道类优秀创意奖,以全龄友好的漫道系统,让“流动的价值”为城市生活注入更多活力。

上海城市更新优秀实践案例

西岸梦中心

 

首届“上海城市更新优秀实践案例”由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联盟、同济大学、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联合承办,历经自主申报、专家初评、实地考察、公众投票、终审复评等多个环节,在充分掌握参评项目历史背景、地块信息、更新需求的基础上,从服务民生保障、稳定经济贡献、优化城区环境、提升文化软实力,以量化打分的形式,客观评估参评项目更新成效。

 

活动实时公开评选进度和信息,发布上海城市更新实践地图,更好地展现更新过程中的亮点巧思、实践特色,让更多的群众直观地了解、感受项目更新现状成果,提高了群众参与度,至活动结束39个项目收获投票近10万张。结合专家最终评议结果,产生“优秀奖”20项、“提名奖”19项、“公众奖”3项;对“一江一河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等2017年之前上海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城市更新优秀实践案例,还特别设置了“卓越贡献奖”12项。

西岸梦中心2024年下半年开业后迅速火出圈,为市民游客带来“尽享滨水购物体验,穿梭城市多元生活”的滨水新体验。其前身为亚洲最大的水泥厂,在更新过程中对滨水资源及保留工业遗产进行了深度规划、保护利用、有效开发。通过因地制宜的建筑改造、串联历史文脉节等,保留的搅拌水泥的预均化库、煤湿矿渣库、筒仓、船坞等工业历史遗存,焕新成为穹顶艺术中心、滨水市集、专业攀岩馆等多类型、水上演艺空间,在将工业遗产完美呈现的基础上,结合新文化、新演艺、新商业等新业态融入其他新建建筑,创造了黄浦江边最自然、最多彩、最惬意的生活方式。

西岸梦中心所在的区域,以“城市渗透融合为核心,通过“三纵三横”空间架构将西岸传媒港、西岸梦中心、滨江景观和城市生活融为一体。跨龙腾大道人行天桥、传媒港和梦中心二层平台,街区式文化商业综合体等,带来了多维度的立体开放式步行体验;充分考虑点状分布的保留建筑与新建建筑群体之间的场地关系、经济性以及可行性,构建了互联互通的复合空间;结合场地特征,西岸梦中心还引入了复古轮滑、滨水市集、水岸音乐会、滨水放映场、露天冰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构建独特的滨水文艺生活方式。

“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

西岸自然艺术公园多维绿道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单元,也是落实“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评选以展示实施成效、彰显社区特色为主旨,展示近年来优秀建设成果和治理成效,形成创新引领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提升“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作为获选项目之一,西岸自然艺术公园在设计之初,为了实现公园东西向大贯通,设计团队以“连接”和“消隐”为侧重点,提出“漂浮的锦缎”绿道设计理念,让其像城市的毛细血管一样,将绿地、商业街区、轨道交通等公共空间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全龄友好的城市漫道系统。不仅使得城市空间更加连续和统一,还促进了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多维绿道通过桥体与地面的高差构建出独特的空间体验,让游客可以在不同的高度欣赏多样的景观效果。其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空间,让人们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亲临自然,在户外散步、慢跑、骑行,增进公众交往交流交融。同时,通过串联公园内各个景点和活动空间,提高空间的游览价值和使用效率。

绿道设计还充分遵循低干预原则,注重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和生物多样性,严格保护场地内原有植被,并合理搭配乡土植物,实现四季有景、四季有绿。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通过设置台阶、坡道或利用植被进行自然过渡,既保证通行安全,又保留自然风貌。

 

随着西岸自然艺术公园段(一期)开放运营,华泾片区城市更新和环城绿带(徐汇段)建设将开启新的篇章,多维绿道将以贯通东西向都市慢行系统为目标,复合、连接更多功能片区,让“流动的价值”为城市生活注入更多活力。

未来,徐汇滨江将继续以城市更新推动空间优化动能转换,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加快水岸活力南拓,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多宜乐宜游的新空间、新亮点,助力徐汇打造“人民城市建设样板”建设人民城市建设样板。

相关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