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工业遗存里的非标商业
硬件改造的完成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这方土地“活起来”。
西岸大剧院的公益性突围很关键。作为政府投资项目,西岸大剧院从定位上就摒弃了单纯的营利模式,而是将“文化普惠”作为核心目标。其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剧院“有演出才开门”的封闭模式。非演出时段,观众可免费参观建筑内部,三楼连廊成为网红打卡点;剧院制作了几分钟的纪录片,详解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将幕后故事转化为参观内容;周边规划了“咖啡+展览”的复合空间,让文化消费融入日常场景。这种“全天候开放”的运营理念,使大剧院从单一演出场所转变为城市文化客厅。
“我们考虑到,来徐汇滨江散步、运动、遛狗的人群,总想着进剧院参观一下。”相关工作人员这样介绍。
去年下半年,刚刚开业的商场梦中心,直接点燃了西岸的人气。这里的双休日,来自上海各个地方的人流、车流,把腹地马路堵得水泄不通。
梦中心总体量约16.2万立方米,离江很近,地理位置优越,是徐汇沿江稀缺的商业综合体。
它将800米滨江岸线,划分为演艺文化区、可持续时尚区、梦工场、微度假休闲区和现象级城市户外区五大片区,融合高规格艺术场所、运动潮流品牌、滨水市集、户外运动场所、文化音乐演艺场馆、艺术街区酒店、滨江品质餐饮等业态内容。
“我们对外没有强调‘非标’,但实际上梦中心由80%的头部品牌+20%的特色品牌组成,将不同业态与滨水商业场景融合。”梦中心市场部工作人员介绍。
比如ConnieHe,本是愚园路上一家独立店铺。主理人认为,西岸有两点特别吸引她。一是直接面向黄浦江开一家甜蜜的蛋糕店,是很多烘焙人的梦想。二是西岸的宠物友好气氛。“我养了一只10岁的法斗nino,经常带它来江边散步。现在这里每天聚集了很多可爱的狗子,良好的气氛带给爱宠人和毛孩子们很多方便和欢乐。”她结合西岸的特色,对商业策略有所调整和创新。比如推出了商务下午茶外送菜单、宠物友好活动、夜间特色酒单等。
店铺位置绝佳,直接正对黄浦江。为此,外摆的设计大改了两次,目的是为了方便客人品尝甜点时,可直接享受江景。如今,在温度适宜的季节,玻璃拉门可全部打开,空间变成敞开式,更加舒适和通透。
“我们的很多产品都很适合在江边散步的时候享用。”主理人说。类似这样充满个性的小店深受年轻人喜爱。
梦中心并不是“盒子”商业体,而是一栋栋2层—4层的低矮半开放空间。来到这里,仿佛来到了电影里那种富有风情的“海边小镇”,松弛感扑面而来。尤其二楼连廊,与户外直接打通,“面朝江水”的外摆席位,是炙手可热的网红机位。
北段的内街是时尚潮流和生活方式品牌的聚集地,吸引年轻潮人前来打卡。还有上海首座滨水市集BLOOMARKET,可以让消费者在这里感受风土与创意、城市与市井、山野与世界。南段在娱乐与体育领域颇有特色,引入诸多国际户外运动品牌,为滨江跑道上的骑行爱好者提供装备选择与体验升级。节假日各类大小体育赛事,吸引年轻人远道而来。
频繁出圈的筒仓,是点睛之笔。作为百年建筑,开发时小心翼翼地保留其特殊结构。但是20多米的高度难以匹配商业业态,建设团队和商管团队经过几轮探索,最终引入攀岩,好评如潮。
公共空间的犄角旮旯也是徐汇滨江一带的特色。网红楼梯上设置了座椅,在不影响通行的情况下,为人们提供了“坐在楼梯上看江景”的休憩场所。天气晴好时,市民和游客买上一杯咖啡,坐在船坞码头的座椅上,或是台阶处,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江景,惬意十足。有些地方开发的广告位,本身成为网红,甚至上了热搜。外摆空间配合迷人的沿江风光,是这里松弛感的秘诀。
“非标商业”的背后,意味着“非标”的审批。户外搭建的舞台以“临时设施+安全评估”的方式快速落地;电影放映与现场表演的结合业态,通过“内容审批+结构备案”的双轨制获得许可。这种“一事一议”的弹性机制,为一些还找不到条文规范的新业态入驻创造了空间。
同时,附近被戏称为“建筑爱好者博览”的西岸传媒港建筑,也是许多人的心头好。一位30多岁的白领告诉记者,她家住虹口区,但就喜欢双休日来滨江闲逛,“看看建筑,再去商场吃点东西,大半天就过去了”。
黄浦江在此处的独特弯道,形成了开阔视野——对岸前滩太古里的低矮建筑群与陆家嘴的摩天楼群形成对比,让游客在城市中心获得一种“非都市感”体验。规划者巧妙利用这一景观特质,通过亲水平台、露天剧场与江景餐厅的布局,将工业遗存改造与滨江景观资源结合,创造出“在城市中度假”的独特氛围。
如一位游客所说:“在这里,既能看到陆家嘴‘三件套’,又能感受到海滨小镇的松弛,这种错落感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