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对于“龙腾大道2555号”这个地址还是有一些陌生的,聚集了11家文化机构、紧挨着前上海飞机制造厂大机库的“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就坐落在这里。作为示范区建筑类机构的筹划者与召集人,大舍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与主持建筑师之一柳亦春告诉我
们,整个筹备的过程很顺利,也带着一定的偶然性。“其实正好有一次聚会,大家碰到了,说起这件事情,建筑师们都非常响应,都愿意来盖一个工作室,毕竟西岸这个区域因为它的文化设施和未来的前景,还是很吸引建筑师和设计师进驻的。那么他们的到来也可以为这个区域未来的建设做到一些能做到的工作吧。”柳亦春提到的建筑师们包括了致正建筑事务所(Atelier Z+)的张斌、高目建筑事务所(Atelier Gom)的张佳晶、创盟国际建筑事务所(Archi-Union)的袁烽和童明工作室(TMStudio)的童明,陆陆续续地,几位建筑师在示范区的空间都已经在2015年末与2016年初的时候完成建造并投入了使用。
最初,柳亦春希望大部分入驻的都是建筑师的工作室空间,因为整个示范区的规划就是如此,大家一开始其实也正是按照工作室的方式做了设计。不过,因为每位建筑师具体的情况不同,到目前为止,5家事务所当中,只有“大舍”与“致正”真正地将工作室搬到了示范区,
而其余的3家分别赋予了他们在西岸的空间不同的用途。“张佳晶因为他原来的工作场地还继续续租了,于是就把这里变成了一个有点像展厅兼具私人咖啡馆功能的场所。童明的空间一开始就希望做一个类似于可以举办讲座和学术沙龙的场所,也曾想建立一个小的图书馆,把他的爷爷童寯(编者按: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与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并称“建筑四杰”)的一些藏书放在这里,对公众做一个展示。这样也是一个对建筑文化推动的工作,所以也是一种类型的工作场所,只不过在里面进行的不是具体的设计工作。袁烽的空间原来是打算做一个机器人的实验室的,现在暂时作为展厅来使用,未来可能也会有一些关于数字化建造和机器人建造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