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成熟市场
整体架构之外,细分到每家画廊带来的作品和销售情况,能看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经越来越成熟。诚然国际化是西岸的一大标签,国际画廊、国际艺术家吸引观众与藏家的眼球,但中国艺术家同样以不输国际艺术家的姿态出现。同时,博览会也不再完全由耳熟能详的艺术家主导,一线画廊对市场有足够的信任,愿意以相对冒险的姿态带来不被中国观众熟知的艺术家,进一步培育市场。
里森画廊将国际化与本土化做了结合,一方面展位上呈现了Anish Kapoor、宫岛达男等画廊代理已久的偏重概念的艺术家作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以现实主义绘画著称的中国艺术家刘小东的作品。Greg Hility认为:“尽管刘小东的画作偏写实,但他并不以描摹事物为目的,而是以绘画作为纪录社会、探寻真理的工具,这是他和里森的其他艺术家相通的地方。”刘小东画作《Your City No.1》以60万美元的价格售给一位香港藏家。
高古轩则呈现“豪华套餐”,带来包括Richard Prince、Damien Hirst、奈良美智、白南准在内的20多位高知名度国际艺术家作品。在11月的艺术季中,村上隆是当之无愧的焦点,高古轩在西岸博览会N馆入口处特别展出其巨型画作《云龙图——靛蓝》,在ART021展位则带来村上隆与街头潮牌Off-White创始人Virgil Abloh共同创作的作品展览。此外,博览会期间,贝浩登画廊上海空间也呈现村上隆个展“村上隆在奇幻仙境”。王涵怡表示:“村上隆并非美国人,却可以把美国的各种流行时尚元素借由联合创作的方式带到他自己的作品里面去,其实西方绘画艺术史里面这种形式已经有过,但村上隆是21世纪当代艺术潮流里,这个派别上的代表。”
第三次参展的Gladstone画廊则既展出了已在上海举办过个展的Philippe Parreno作品,也带来了中国观众相对不熟悉但十分重要的艺术家,如正携作品参加11月17日开幕的台北双年展的危地马拉艺术家Vivian Suter,以及今年6月在苏黎世艺术馆举办个展的格鲁吉亚艺术家Andro Wekua。画廊总监蔡秉桥表示:“我们经常能够从亚洲藏家的收藏趣味变化中感受到他们在快速地成长。我们也希望通过与亚洲藏家的不断接触,丰富他们的收藏体系,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当代艺术带进亚洲藏家的视野。”
卓纳画廊独辟蹊径,只呈现了一件作品,即极简主义艺术家Dan Flavin献给其第一任妻子Sonja Severdija的标志性彩色灯管“栅栏”装置《无题(致索尼娅)》。画廊方面表示,本次带来Dan Flavin的作品,主要出于艺术教育的目的,想向中国藏家推广极简主义。画廊创始人David Zwirner一直是极简主义的拥护者,除Dan Flavin外,还代理了Donald Judd、John McCracken、Fred Sandback等极简主义艺术的先驱,11月15日,卓纳画廊在香港的空间也迎来了上述四位艺术家的极简主义群展。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本届西岸博览会迎来了多家首次参展的德国画廊,包括König Galerie、Sprüth Magers、Michael Werner等。不过画廊们并没有刻意“组团”,Michael Werner画廊方面表示,会有这种巧合可能是因为“德国艺术家与中国渊源已久”。2017年,画廊协助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呈现了德国艺术家A.R.Penck个展。同年,北京举办“德国8:德国当代艺术在中国”,分布于不同机构的7场展览呈现了55位德国艺术家的近320组作品,是德国当代艺术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展示。
德国艺术家与中国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在博览会期间,上海K11 chi美术馆举办了德国知名艺术家Katharina Grosse首次中国个展“呢喃的泥土”;明年三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还将举办“重整:德国艺术立场”大型群展。(编辑 董明洁 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