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滨水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绵延的黄浦江岸给了梦想者充分施展的空间。匠心打造魅力水岸的设计师,反复推敲精准施工的工程师,全力协调土地腾让的收储人员,以及众多沐风饮尘的工作者,45 公里黄浦江滨江岸线贯通于他们不啻为一场筑梦工程。

 

幸福的滨水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昨日——建设者们加班加点的每一天,正是为了今日——还江于民、还岸线于民、还景于民的每一天,也是为了明日—— " 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 " 充满活力、传承文脉、绿色生态、舒适便捷的每一天。

设计:自然本底 尊重原真

 

《导则》引用了 30 多项管理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时间跨度从上世纪 90 年代到 2016 年。" 钱欣任职的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是《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的主编单位,这位生态景观分院副院长在两年前承担了导则编制任务,首先做的事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 贯通 " 这件事。

 

45 公里黄浦江两岸涉及十多个控规单元,地形、生态、水体、历史遗迹繁复多样,如何因地制宜打造滨江特色?钱欣的空间构想是把滨水公共空间碎化为区段的概念,在尊重自然本底的基础上,划分成自然生态型、文化活力型和历史风貌型三类形态,对岸线功能、生态绿化、综合交通、安全防汛和配套设施等提出专项要求,任意区段都可以寻找到相应的 " 模板 ",有利于保持两岸公共空间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串起不同区段的景致,本身也颇具看点——按照由慢到快的活动速度从滨江至腹地次第分布,地面标高呈阶梯式上升。钱欣表示,这种合理布局使人车分流,把近水平台还给于行人,而骑行道加高后,骑行者透过堆叠的树林依然能望见江景,体现了路尽其用。

 

三条道时而穿行于葱翠葳蕤,时而绕出绿意外,仿佛林间迷藏——这既是刻意设计之举,也是人类尊重自然生态的意外之得。隧道股份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的景观工程师王娴负责东昌路 - 张家浜的深化设计,2 公里区段内原本密布着上千棵参天大树,而依照最初的设计方案画样放线,铺设三条道至少要搬走 260 多棵大树。她抱定 " 尊重场地原真性 " 的心态,多次现场踏勘,六改图纸,使大树搬迁量降低到 50 多棵,其中大部分就近挪窝,过往的行人、轻驶的单车都默契地为大树让路。

建设:断点攻坚 贯通之美

 

在让黄浦江滨江岸线呈现贯通之美的过程中,建设者们清楚,有很多硬骨头要靠智慧、勇气和耐心啃下来。

 

实现滨江贯通,首先要打通林林总总的断点,面向更多市民开放,发挥休闲、运动、观览等全新功能。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 桥 " 往往有着美好的寓意,因此点缀在浦江东岸的 15 座桥不仅连接了断点,也平添了景致。这些云桥都独具特色,有的造型耀眼如彗星划破天际,有的古朴好似流泾穿越山水,有的与倒影辉映,好似明眸大眼,有的则是简单一勾,如同光带轻浮于水面……无一不包含着设计师的精心构思。中国科学院院士、浦东贯通专家委员会主任郑时龄介绍,每座桥都有三份设计方案备选,再优中选优,一旦方案入选,设计师要一路负责到底。

 

为了建好白莲泾公园中的云桥——世博栈桥,建设指挥部甚至动用了常规施工中难得一见的潜水员。世博栈桥将原有的旧码头与半岛树林打造成相融又独立的景观标志,变身江边沉醉人心的小花园。上海建工七建集团项目经理周明军介绍,世博栈桥区域曾在上世纪 70 年代建过码头,老图纸显示一号桩附近有根斜向老桩基,设计新桩位时特意绕开它,但受当时技术条件所限,老图纸与实际操作产生了偏差,老桩基的倾斜幅度其实更大,就这样新桩和老桩 " 撞车 " 了,原本的施工计划全被打乱。指挥部组织了一次奇特的水下施工经历:三名工程潜水员轮流水下工作,清理淤泥,露出老桩桩头,再人工切割和凿除,几番周折,最终拔出了这根 " 大钉子 "。

协力:主动腾地 旧址衍生

 

一张蓝图,如期贯通,离不开沿线利益主体主动 " 腾地 " 的大局观。陆家嘴集团拆除了沿江第一层面的八家餐厅,拆除面积超过 3000 平方米。白猫集团和上粮六库地块分别位于徐汇滨江淀浦河桥和徐浦大桥的关键建设节点,地块面积 196.3 亩、348 亩,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清退安置和腾地工作,赢得了宝贵的建设进度。作为贯通工程建设的市属企业主体,地产集团在公共空间投入达 12 亿元,为全面支持公共空间做出了示范作用。

 

旧址衍生,无限可能。两岸的贯通,顺势推动了传统公共服务能级和企业产业能级提升。旧时上海版图中的铁路南浦站、北票码头、中航油库、龙华机场、水泥厂、云峰油库、油脂厂等一系列民族工业旧迹,渐次化身为江畔一座座时尚地标,在传承城市文化、彰显历史底蕴的同时,赋予滨江厚重的文化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