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成的“上海野心”

来源:雅昌艺术网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ôP)在西岸开幕

5月22日,新落成的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下简称SCôP)在徐汇滨江延岸成功开幕,首展藏家靳宏伟百幅收藏。SCôP的落地标志着“西岸文化走廊”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迸发着创始人刘香成的“上海野心”。

 

首展网罗20世纪西方大师

 

作为开幕首展,专注于摄影收藏的靳宏伟对外展示了100件藏品,包括提出摄影并非记录而是“创造”的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与爱德华·斯泰肯;也有曾经为国家童工委员会工作的刘易斯·海因和善于捕捉战役瞬间的罗伯特·卡帕。另外,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戴安·阿勃丝、莎莉·曼、朱迪·戴特和辛迪·舍曼的部分作品亦首次公开亮相,其中包括莎莉·曼在海外饱受争议的作品《四岁的弗吉尼亚》。

 

上述百件作品分布在5个环状的展厅中,它们按照创作年代以及作品之间的关联度排序展出。展厅入口处的作品——艾略特·厄维特的《跳伞》,基本奠定了展览的整体调性——呈现20世纪重要西方摄影家的代表作。

 

“我们大致按照年代来排序,但也不仅仅圈在时间轴上,我们将相关主题、人物的作品放置在一起,那种连段度能加大观众对作品的了解程度,并提高观展乐趣。”SCôP的总监林白丽告诉雅昌艺术网。

 

因此,由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拍摄的画家乔吉亚·奥基芙的手部照片,被放在两人合照的下方;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肖像照,被放置在前“第一夫人”杰奎琳的相片旁。

 

此次展览之前,靳宏伟已推出《原作100》以及“哈里·卡拉汉原作展”。他提到选择标准:“首先是尽量避免重复,不要让国内观众觉得‘炒冷饭’;另外,刘先生拍摄过非常多优秀的纪实作品,我也在展览中加了部分纪实作品。”

 

对于引入此次收藏展,SCôP的创始人刘香成说:“本次展览展示了西方20世纪重要艺术大师的摄影作品,这是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的展览标准,即将尽可能地在上海呈现西方摄影大师的代表作。”

 

刘香成在今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他试图将SCôP打造成中国式的I.C.P(纽约著名机构“国际摄影中心”)。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刘香成先生

中国式的I.P.C

 

去年夏天,刘香成与艺术史学家兼策展人凯伦·史密斯离开北京,前往上海。在此之前,上海徐汇区区长曾建议他将工作室调整到上海。面对这项提议,刘香成一开始“不知说什么好”。“因为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并不是总在工作室工作。”刘香成曾说道。

 

不过,当他看到SCôP的展厅时,他开始“动摇”。“这里让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我在法国的时光,那时的夏季我常常去一个地中海边上的一个小小博物馆,它隐匿在森林中,其建筑通体和SCôP一样,是白色的,能够透光。”刘香成告诉雅昌艺术网。据他回忆,他曾在那座博物馆中见到马克·吕布。“我想,能在幽静的环境中建一个摄影艺术馆,让更多人看到原作,在微信时代,这将是一件很珍贵的事。”刘香成说。

 

因此,他并未将空间设为个人的工作室,而是筹办起上海首个摄影艺术中心,肩负引入美术馆级别的展览。谈到来沪创办艺术中心的原因,刘香成告诉雅昌艺术网:“北京的确聚集很多艺术家和机构,但也是几千个部长生活的地方;最近几年,上海的软件和商业都比较先进,哪怕细致到作品装裱、博物馆空间的划分和管理,都落实得很细致——上海在逐渐展现中心的力量。”

 

在过去半年,刘香成在上海走访了不少美术馆和画廊,“亲力亲为”的工作方式,让他觉得“颇具挑战”。“上海目前也有不少摄影画廊,但出于市场的生存压力和运输成本的控制,难以实现展出带有梳理性的学术展览,也无法持续引入西方大师优秀作品。SCôP将填补这个空缺。”

 

对此,在本次展览后,馆方将呈现中国艺术家群展“从颗粒到像素”,作品将覆盖民国初期至中国当代。除此之外,乌克兰摄影师鲍里斯·米哈伊洛夫的个展和威廉·埃格尔斯顿作品也在展出计划之内,后者将于明年展出。在刘香成的初步规划中,中外艺术家的展览比例大致控制在3:7。“我们首先要确保能将国际上最好的作品带来中国,另外介于中国摄影发展史的特殊性,中国摄影艺术家要稳定实现个人风格,还需要时间来等待和观察。”他解释道。

 

对于艺术中心的定位,他表示以公益性为主。据介绍,本次展览将在一个月内免费对外开放,之后票价维持在20元。不过,对于美术馆这般“昂贵的事业”,刘香成透露将摸索更多经营模式:“如今西方重要博物馆或美术馆不会排除出售艺术衍生品的可能。我们在未来可能通过出售相关的摄影作品,来减轻非营利机构的经营压力,这可以视为是一种展览外的‘服务’。”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开幕首展:20世纪摄影经典作品收藏展——靳宏伟先生个人收藏作品展

上海,国内首个摄影艺术之都?

数据显示,如今,全球的摄影市场需求量近180亿,中国当代艺术摄影领域还未迈开步伐。刘香成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不仅是中国市场,国际专业团队对摄影的“艺术属性”也逐步认可。“我上个月在上海和旧金山MOMA的董事吃饭,她对我说,摄影艺术已是馆方最重视的门类之一——在此之前,旧金山MOMA并未像纽约MOMA那样成立摄影部门。”

“如今,中国大约有7亿网民,在读图时代,摄影的影响力是显然易见的。”刘香成补充,“以往,中国人将摄影标签化,划分纪实摄影、肖像摄影、风景摄影等,这种认识很难从思想上解放出来。因此这也是举办首个展览的初衷,它带动观众将摄影‘去标签’化。”

SCôP的落成将摄影的“艺术属性”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不禁让人好奇,上海是否会成为国内首个摄影艺术之都?

去年,首届PHOTO SHANGHAI空前成功,在3日内成功出售25000张门票,这向一直处于尴尬位置的当代摄影艺术挥了一记重拳。而今年的PHOTO SHANGHAI则规模更大,除吸引曾经来华“试水”西方画廊外,泰伦·西蒙著名的《西印度群岛之鸟》将在展会期间首次在亚洲展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张培力受邀策划首个“活动影像”前沿展。

不过,对于强势回归的PHOTO SHANGHAI来说,要达到国际水准,需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来支撑展会规模。相比PARIS PHOTO等知名展会中“几十万欧元”的单品价格,仅在国内摄影市场还无法成就天价的“明星艺术家”,也无法为“7位数”的作品买单。

“并不是中国(摄影)艺术家不出色,实际上他们很好,但以纪实摄影为例,若不被西方知名杂志发行报道,它们能成为名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也无法进入西方美术馆和博物馆。”靳宏伟说。

不过,对于上海摄影市场的前景,刘香成依然充满信心。显然,刘香成的“上海野心”已迈出第一步,他正以五年为一阶段,逐渐孵化属于上海的“摄影力量”。

相关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