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速空间揭牌半年多,规模持续扩大,入驻企业开始向ToC(消费者)端垂类应用拓展。
5月8日,模速空间迎来二期重点企业入驻,现在一二期近两万平方米载体已投入使用,入驻大模型相关企业共达70家,三期正同步规划设计中。模速空间的规划面积,最终将达10万平方米。
“三期现在已经有超过58家企业在排队,其中28家企业已经签约。”5月23日,模速空间运营方,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整个行业发展的热度跟速度超出预期。
陈海慈特别提到,与模速空间一期相比,二期入驻企业在垂类应用的拓展上显示了更多可能性。
不少业内人士曾指出,2024年将是AI大模型“应用之年”,“杀手级”应用或将出现。同时,大模型应用的用户也将在两三年内有十倍乃至百倍增长。模速空间聚集了较多面向ToC端的新兴大模型企业,有望持续产出大量标准化的产品和应用。
刚过去的5月,模速空间“在ToC端跑得很快的”MiniMax,推出了面向消费者的一款“海螺AI”。
MiniMax是模速空间的底座基础大模型企业之一。2024年1月,其发布了国内首个基于MoE架构的大模型abab 6;三个月后,4月17日进一步推出更强大的abab 6.5。
海螺AI,背后接入的就是MiniMax自研的多模态大模型,包括上述万亿参数MoE大语言模型abab 6.5,语音大模型和图像大模型。
打开这款应用,其交互方式与国内外主流大语言模型相似,如同一款“智能助手”,可即时提问,也可上传资料进行分析。它可支持输入200k tokens的上下文长度,1秒内处理近3万字的文本,可进行书籍、长篇报告、学术论文等内容的阅读、分析和文本写作。
同时,它具备实时语音对话功能,用户可与AI进行对话和问答,以多模态的交互方式满足需求。
在模速空间,一些企业像海螺AI一样在ToC端打造智能助手。另一趋势是,还有些企业利用AI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
孪数科技是入驻模速空间二期的企业之一。5月24日,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Barbara Frei到访模速空间,与孪数科技就“睿动魔方”孪生智能系统的技术以及未来的战略深度合作展开讨论。
孪数科技称,其与施耐德电气联合开发的“睿动魔方”数字孪生系统,包括魔方机器人,HMI端和MR端数字孪生系统,致力于大语言模型赋能柔性产线设备控制。
在陈海慈看来,如果说模速空间一期企业更多专注于大语言模型,那么二期企业则彰显了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