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空域管理
“飞起来”更要“飞得稳”
如今说到上海的机场,人们会想到虹桥和浦东两大机场。而在上个世纪,最有名的却是龙华机场。上海龙华机场始建于1917年,早期为军用机场,1929年转为民用后,迅速发展为东亚最大的民航机场。
上海解放初期,龙华机场划归人民空军使用,1950年底转交民航局管理,之后一段时间曾是上海唯一的民用机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龙华机场逐渐演变为通用航空机场,还起降过民航小飞机。随着上海城市布局调整,龙华机场大部分设施已被拆除,原来的大机库被改造成美术馆,机场跑道也变身为公园跑道,机场本身也经历了改建。
2017年年底,龙华机场正式获颁B类通用机场许可证,意味着龙华机场恢复为民用机场。不过与虹桥、浦东两大机场不太一样,如今这个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机场,只能起降一些通用航空领域的小飞机。
“我觉得低空经济有两个赛道,第一个是没有人的即无人机;第二个是载人的,主要以eVTOL为代表,当然eVTOL也可以不载人。”华东师范大学低空经济空间智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响说,大疆无人机等产品已为大众熟知,而eVTOL等载人飞行器才刚开始蓬勃发展。
在李响看来,载人飞行器要尽快解决两个问题:安全问题和观念问题。他举了个例子,一辆汽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车内两三人受伤,而一架飞行器出现事故,里面同样是两三人,但后果可能是更大的公共事件。
近年来,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加快增长。据中国民航局数据,2024年中国全年新增通航企业145家、通用机场26个,颁发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合格证6个、新增实名登记无人机110.3万架,无人机运营单位总数超2万家。
这意味着,今后政府要越来越重视对空域的管理。“未来我们的城市可能面临的是每天起降次数百万次,同时载空数量10万次这样的复杂情况,我们做好准备了吗?”李响说。
李响认为,当前政府部门应先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并筹备仿真平台,利用模拟实景,加快探索空域管理策略。